在近視防控方面,戴角膜塑形鏡作為一種有效的控制手段,其需求量和驗配量也在逐漸增加,這種近視控制手段到底是什么原理?有沒有效果?有沒有風險或副作用?一副角膜塑形鏡能用多久?需要戴到幾歲?不能戴角膜塑形鏡的孩子怎么辦?本文用科學的視角回答上述問...
2022年6月6日是第27個全國“愛眼日”,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,共同保護好我們的眼睛。 今年的主題是“關注普遍眼健康,共筑‘睛’彩大健康”,宣傳口號:“有遠見,不近視”、“關注白內障,重現新‘視’界”、“眼睛一張照,慢病早知道;眼底一張...
白內障是世界范圍內的第一位致盲性眼病,而糖尿病是世界范圍內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系統性疾病之一。那么,當白內障遇到了糖尿病,會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信息呢?今天,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。 1. 白內障與糖尿病有哪些關系?普通的白內障是由于年齡增長引起的晶...
1、如何保護預防近視? (1)光線充足;(2)避免反光;(3)閱讀時間不要太長,40~50分鐘后要多向遠處眺望;(4)坐姿要端正;(5)看書距離應適中,寫字執筆不要太靠前;(6)看電視距離勿太近;(7)睡眠充足,作息有規律;(8)多做戶外活動;(9)...
屈光不正是引起青少年視力下降的最常見原因,它包括近視、遠視、散光等屈不正,矯治方法主要有手術方法和非手術方法。對18周歲以上青少年可采用準分子激光手術矯治屈光不正。在手術之前,要做角膜地形圖,排除圓錐角膜,以防止術后視力下降。什么是圓錐角膜呢...
這是所有剛得了青光眼的患者普遍關心的問題。過去人們對青光眼缺乏認識,往往延誤治療,以致失明,所以有人對青光眼有恐懼心理和悲觀情緒。有許多人不理解青光眼怎樣發生、發展和如何對其治療,誤認為青光眼有某些早期自我感覺癥狀,等有了癥狀再治也不晚,還...
青光眼已是全世界首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。因其早期癥狀的隱匿性,又被稱為“沉默的光明偷盜者”。認識青光眼,科普宣傳最有效青光眼(glaucoma)是一組以視野缺損、視神經乳頭凹陷性萎縮為共同特征的疾病,病理性眼壓增高、眼部供血不足是其發病的原發危險因...
合理使用藥物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問題,因為藥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但是驚人的藥物資源的浪費,還會引發因藥物的副作用而帶來的嚴重危害。選擇合適的服藥時間,不僅能有效地保障藥物治療效果,還可能降低藥物的副作用。給藥間隔時間對于維持穩定的有效血藥濃度甚為...
屈光手術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,手術前需要對眼睛做一個全面、仔細和嚴格的檢查,才能夠明確你是否適合這個手術。術前檢查項目很多,一般來說需要做眼部的常規檢查以及驗光。驗光包括電腦驗光,主覺驗光,客觀驗光,擴瞳驗光,還需要檢查眼壓、角膜的形態和厚度...
白內障手術是“小”手術嗎? 現代白內障屬于微創手術,手術切口小、時間短、恢復快,但白內障手術并不是一個小手術。白內障手術在手術分級管理中屬于三級手術,屬于級別較高的幾類眼科手術之一。眼球是全身最精密最脆弱的器官之一,白內障手術是在這...
什么是白內障?白內障是我國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。人眼中有一個結構叫做晶狀體,正常情況下它是透明的,光線通過它及其他一些屈光間質到達視網膜,人眼才能看清外界物體。當晶狀體由于各種原因發生混濁,使光線不能正常的達到視網膜,就會使人看不清東西,這種...
2021年6月6日是第26個全國“愛眼日”,通過歷年“愛眼日”宣傳教育活動,極大地普及了全民眼健康科學知識,提高了人民群眾愛眼、護眼意識,推動了我國防盲治盲和眼健康工作的發展。今年全國“愛眼日”的主題為“關注普遍的眼健康”。作為國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...
近年來,不到2歲就戴眼鏡的兒童數目在不斷的增長。據法國的一位眼科教授報告:在法國每年出生的70萬個嬰兒中,就有1.5萬名嬰兒由于弱視造成了獨眼盲童。隨著醫療條件的逐漸改善,廣大家長朋友對孩子視力的逐漸重視,我國各地也分別對兒童進行了廣泛的弱視...
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壽命的延長,糖尿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,據估計,到2050年全球將會有上千萬的糖尿病患者(約1%)。糖尿病是一種全身病,影響全身多種器官,如腎、眼、神經等,目前,糖尿病眼病已成為成年人第一位的致盲原因,成為眾多科學研究的焦點。糖尿...
1 減 鹽 鹽的攝入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。高鹽飲食會增加高血壓、胃癌、骨質疏松、肥胖等疾病的發病風險。1. 加強對食鹽的了解,掌握減鹽技巧,如選用新鮮食材,合理應用烹調方法等;2. 主動改變自己的口味,堅信低鹽飲食更健康;3. 了解日常生活中高鹽食物有...
首頁 | 上一頁 | 下一頁 | 末頁 | 當前頁:1 [1] [2] [3] |